欢迎您访问长沙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官方网站!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

  字体:[] [] []

摘要:文章阐释了教育评价改革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课程新课标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介绍了江苏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保障新课程实施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教育评价;义务教育;新课程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并于当年秋季正式实施。新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这是我国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变革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持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当前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实施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全面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5月29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操场,高三毕业班同学在晨练中比赛掰手腕。通讯员 曹正平 摄

深刻理解教育评价改革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评价改革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重点问题。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为新时代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接着,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关于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评价等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各领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要求。

教育评价改革为当前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提供重要保障。教育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要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成效,又要发现课程实施环节中的优点与存在问题,以利于进一步改进提高。这里的教育评价内容就包括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等多个维度。当前,义务教育新课程、新课标对学校课程的开设、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表现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等都要相应地与时俱进发生变革,坚决杜绝传统的“唯分数、重甄别”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问题诊断、路径纠偏和指导改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障课程规范、有效地实施。

准确把握新课程、新课标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综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重点阐述,不仅明确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一系列具体要求,也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具体举措。

更新教育评价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首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课程、教学还是对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评价,都要坚定不移地以是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最根本的评判标准,由此来作出判断,诊断问题。其次,要彻底将传统的“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对发展的评价”,即评价不是仅为了获得学生个体阶段性学习结果的判断,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不断改进与提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评价本身的教育性与发展性,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为此,在开展各类教育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要精准,评价内容要丰富,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不能止步于分数结果,要有后续的问题诊断和跟进式的改革措施,由此才能将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再其次,要在开展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落实评价育人。也就是说,在开展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简单视为被评价的对象、被动的参与者,而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就像解一道试题,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更要关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会受到何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有何新的发现和收获等,从而真正实现评价育人。

丰富教育评价内容,以全面发展为核心,建立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众所周知,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环境、条件、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开展教育评价活动时,要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要素,建立多维的评价内容体系,以全面的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对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其内容就应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和课程改革推进情况,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教育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情况等。再如,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就要根据课标要求,强化素养导向,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业水平,还应包括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能力、创新精神、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形成多元互补的评价机制。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因为学生的发展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只有过程好了,结果才不会差。因此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对开展过程性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而言还是对不同的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样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开展过程性评价中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达成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创设真实且有价值的问题情境,采用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手段科学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关注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对话交流,倡导协商式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探索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的典型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关注新技术的应用,以技术赋能,提高评价的适应性、精准度和有效性。

提高试题命制水平,促进“教—学—评”相衔接,不断提升考试评价质量。长期以来,纸笔答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作业方式和考试方式,受传统教学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量强调孤立的确定性学科知识和技能习得的试题充斥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这些试题脱离生活实际情境,过于注重标准化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由此导致学生进行刷题训练,简单重复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阻碍了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高试题、试卷的质量,提高常态作业的质量成为必须破解的重要问题。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均对如何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进行了指导,明确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各学科课标都提出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这里所说的一致性不仅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程教学评价的目标要求一致,都围绕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展开,同时还指三者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应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教学倡导从真实生活出发,以问题解决为重点,因此在考试中应让所考查的考点“生长”在产生知识或应用知识的“土壤”之中;学习时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考试就要强化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的评价;教学中往往通过设计主题、活动、项目、任务来承载大观念的构建,为此,考试评价就要从碎片化、散点式的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此外,在考试命题时,要注重试题形式和考查视角的创新,围绕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适度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全面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

江苏省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新课标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要求,系统思考,整体构建,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开展全省课程实施的监测探索,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新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涵盖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类课程实施情况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地区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课标落实情况、课程教学改革情况等,并建立评价反馈系统,以保障课程目标的达成。对此,江苏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利用现有的学校管理系统,初步开发了全省学校课程开设、教材使用的管理平台。全省学校定期将本校的学期课程开设方案(包括三类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教学组织、课程资源等内容)以及教材的使用情况等,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上传,从而实现了对全省地方和学校课程开设基本情况的动态监控。二是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和课标落实情况等评价内容纳入到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之中,建立了由9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组建专家团队研制开发相应的监测工具,开展周期性的监测,基于监测结果对区域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推动循证改革,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针对省版国标教材多的情况,在全省设立一批各类教材使用的实验学校,明确人员及工作要求,建立沟通、反馈、研究、指导的工作机制,定期报告教材使用情况,加强一线教师与教材编者之间的互动,及时反馈并研究解决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材编写质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四是打通省教育厅督导室、评估院、教科院等相关部门各自开展的各类监测评估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度,又丰富了评价内容,促进教育评价质量的提升。未来,江苏省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省、市、县、校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组织机制和网络平台,全面监测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政策的执行情况、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情况、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教学改革的情况、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质量情况等,切实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开展区域、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实践,推动跟进式改革,提高课程育人质量。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深化区域和学校的质量评价改革,江苏省在参照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研制并出台了《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在意见中进一步细化了区域、学校和学生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充分融入了新课程新课标中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并在全省设立实验区和实验校,积极开展质量评价的实践探索。几年来,江苏省在开展质量评价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基于证据的教学改进,将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与教学改进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师在循证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摆脱了传统的经验判断模式,转向依托科学证据的循证改革模式,探索形成了“循证改革七步骤”的行动路径,相关的改革探索,从根本上推进了教研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创新和转型,引导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之路。

深化中考改革,加强考试命题研究,提升广大教师命题能力。中考是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江苏省始终坚持“两考合一”的定位,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和优化全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学校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全面开展理化生实验技能、艺术素养、体质健康水平考查的研究与探索,分类形成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加强中考命题评估,将命题质量的评估进一步延伸至教学管理,在提高命题质量的同时,发挥中考对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此外,基于江苏省已取得的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化命题研究,遵循考试测量的规范要求,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情境化、开放式、探究性试题的命题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测评技术,以及在命题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等。以命题技术的提高来促进教学中对新课标内容要求的落实。由教研部门定期开展教师的命题培训,组织各级命题、说题大赛,促进广大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探索现代科技在评价中的应用,实现数字赋能,不断提升教育评价的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已经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必然会导致评价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江苏省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行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如设立前瞻性改革项目,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评价对象进行全方位监测,采集学习过程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全面分析,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实现精准教学方面的研究。再如,针对当前实验教学弱化的现象,江苏省利用人工智能的动作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建立了“互联网+”中小学实验教学与测评管理系统。通过实验设备管理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实验资源建设平台、实验操作考试管理平台等的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文件精神,解决了实验教学常态管理与实验操作考试等现实难题,使学校的实验教学从设备管理、课程开发、过程管理、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操作评价等方面得到很好的落实,推动了学校的实验教学常态化与科学化开展。

参考文献:

[1]董洪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基础与挑战[J].江苏教育,2022(49).

[2]崔允漷,张紫红.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使命与方向——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3(1). (中职网)

版权所有 © 长沙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官方网站

学校网址:www.cssyxx.com.cn

学校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街道窑坡山2号